汉字是象形文字,既表意又表音。医美取名字首选用汉字,而且要用上等些的汉字,好看的汉字。

如果有 「上等些的汉字」,那么就有 「下等些的汉字」;如果有 「好看的字」,那么就有 「难看的字」。
虽然这样的分类有些奇怪,却是事实。不但古往今来 「上等字」、「好看字」 被用于喜欢和有好感的事物,「下等字」、「难看字」 被用于不喜欢和没有好感的事物,而且在医美品牌和品项命名的时候,也要选用 「上等些的汉字」、「好看的字」。
上等些的汉字与好看的字
中国者,中央之国也。从有文字记载开始,古代典籍里把周围的国家和部族成为 「蛮夷」,中原以外的地区分别是东夷、南蛮、西戎、北狄。周朝时候蔑称西戎为鬼戎,其它如薰育、熏鬻、昆夷、绵夷、串夷、畎戎、大戎、猃狁等等都是汉语言对非中原正统的取名常用字。王国维先生指出:
「余谓皆畏与鬼之阳声……故鬼方、昆夷、薰育、猃狁,自系一语之变,亦即一族之称。」
日本自汉朝时期被成为 「倭国」,直到唐朝才开始争取 「日本」 的名号。据信是日本人发现了倭字不是 「上等些的汉字」,却是 「难看的字」。历史文献中,更典型的取名选字的讲究是皇帝的各种名号,以谥号为例,分为:
-
美谥,如:庄、武、文、宣、襄、明、睿、康、景、懿。
-
平谥:如:怀、悼、哀、闵、思、殇,有点同情的意味。
-
生活中,给小孩子取名也有很多讲究。通常那些字可以用,那些字尽量不用有约定俗成,极少有人选那些 「下等些的汉字」 和 「难看的字」。

取名的例外是大家族传承和帝王家的排序。大家族传承以孔家和孟家为例,经常有很拗口的名字出现,原因是族谱已经排好,到了那一辈人,必须要用哪个字,再讲究无形搭配和意象表征,就容易出现拗口的名字;帝王家取名以明朝皇帝为例,朱元璋活着时候就给子子孙孙按五行次序排好了名,比如朱元璋儿子朱标,朱棣,前者是太子,早死了,后者靖难当皇帝,名字都是走 「木」 旁;朱棣的儿子朱高炽、朱高煦,名字都是走 「火」 旁 (四点水在很多字里属火,而不是水);朱高炽当了皇帝,生儿子名字都带 「土」,如朱瞻基、 朱瞻圻。

绝大多数医美取名当然不能效法大家族和帝王家给孩子取名。做医美的取名比较任性的是艾尔建,直接音译为主,尽量取好一些的字,不怎么考虑读音和平仄关系,只讲究形象,忽略了音韵。「艾尔建」、「保妥适」 这样纯仄音的名字,只有够大的公司才 Hold 得住。
上等些的字用在了哪里?
取名选字看似非常玄妙,其实发乎心、止乎情。玄幻小说里,经常有主角遇到守护神兽,给神兽 「赐名」 的桥段,很庄重,代表着一种从属关系和忠诚表达。中国古人对取名也很慎重,没有明堂的不能乱取名,有时候取名的人对被命名的人要负有无限责任。医美取名也要有这种觉悟。上等些的字都被用在了哪里呢?当然是有好感、想表达好感、赋予美好期许的事物上。
比如汉语对国家名称的翻译。鸦片战争以后,西风东渐,凭着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的很多国家反倒收到了善待,一时间凡是洋人的,西方的东西,往往挑选 「上等些的汉字」 或者 「好看的字」,例如美利坚、英格兰、法兰西、意大利、德意志等等名号;如果把 American 翻译成 「阿靡狸胩」,把 France 翻译成 「腐烂稀」,那就肯定不对劲了。如果碰到了亚非拉国家,亚洲国家的名字还好些,轮到非洲、拉丁美洲国家的名字,就是:厄瓜多尔、尼加拉瓜、乌拉圭、扎伊尔、突尼斯、毛里求斯、洪都拉斯、危地马拉、乍得、毛里塔尼亚,这些名字带来的联想是什么?肯定比美利坚、法兰西差很多。

医美命名,尤其慎重,切莫选错了文字,背负了 「下等些的汉字」 和 「难看的字」 带来的意向。如何解决呢?最简单和基本的方法是每个字都在字典里好好查一查再用,不要想当然。爱用仄音取名的艾尔建的」 酷塑 「,保持了艾尔建一贯的音译+表象的方法,这个名字虽然勉强说得过去,但是」 酷 「和」 塑 「在汉语里都没有太好的表意功能,加上连仄双音,特别难搭配前言后语,结果弄得好东西推广并不容易。
末艳怀孕,后产一男,名为移鼠

答案是:唐代基督教尼斯脱离拍传入中土,被称为景教,唐太宗准许景教设景教寺,唐明皇格外宠幸景教,直到武宗灭佛禁教,景教才衰亡。唐代景教留下较早的中文基督文本。北京三联书店出版过 《汉语景教文典诠释》 中最早的 《序听迷诗所经》 将圣母玛利亚翻译成末艳,将耶稣翻译成移鼠。这还是当年信徒翻译的,本无恶意,纯粹取发音,用简单的字。可是后来有人对此批评说:
耶稣这名词在基督教中是生命所寄托的名词,自当用上等些的汉字才好。可是在中国一千三百年来从未用过好看的字。就是 「耶稣」 量子也是不敬的。其不敬之尤者,要算 《续听》 中所用的 「移鼠」 二字了。名字取音,原没多大关系,但在重视名教,重 「正名」 的古代中国人看来,总是不妥当的。
这段话鞭辟入里,反映了用上等些的汉字和好看的字的重要性。中国人讲究微言大义,最重要的就体现在命名上。医美品牌和品项是否成功,与好名字息息相关,大意不得。
乱取名贻笑大方
国内一位歌唱界的大佬给自己女儿取名 「X 一丝」,取佛教 「没有一丝烦恼牵挂」 的意思,嗯,就是 「一丝不挂」 的寓意。可是语言变化,毕竟现在大众俗语里面 「一丝不挂」 不是什么 好词,尤其是用在小女孩命名,更显突兀 ,难免贻笑大方。这是乱取名的例子。

北京甘家口很多卖烤肉串的人叫 「买买提」 或者 「买卖提」,开始还觉得奇怪,这个发音从哪里来的?后来才偶然得知是 「穆罕默德」 的另一种音译。两种音译,这就差了很多,潜移默化下,语言润物细无声。
医美品项取名和品牌命名也要避免乱取名。我写过一篇如何避免取出不好的名字的文章可以参照看看。
后续预告
先挖这些坑,计划两个月填完。